北斗導航實現導航究竟有什么重大作用?除了安全這一核心利益之外,從民用角度講,導航是未來中國乃至世界汽車產業升級的基石。目前,無論是車聯網技術還是自動駕駛,都依賴于導航。受限于導航精度、測速精度、授時精度等因素的影響,以往使用10米精度的導航芯片,在識別主輔路的問題上表現并不令人滿意。如果我們依然采用進口技術,不僅不利于國內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,而且由于核心技術受制于人,我們汽車產業將始終處于不利地位。
4、實時性:“北斗一號”用戶的定位申請要送回中心控制系統,中心控制系統解算出用戶的三維位置數據之后再發回用戶,其間要經過地球靜止衛1星走一個來回,再加上衛1星轉發,中心控制系統的處理,時間延遲就更長了,因此對于高速運動體,就加大了定位的誤差。此外,“北斗一號”衛1星導航系統也有一些自身的特點,其具備的短信通訊功能就是GPS所不具備的。
1983 年,我國首1次正式提出“雙星快速定位系統”(RDSS)的衛1星導航與定位方案,該方案指出利用地球同步衛1星進行導航定位。1994 年國家正式批準了該項目,并正式命名為“北斗衛1星定位導航系統”。之后,我國逐漸探索出適合國情的衛1星導航系統發展道路,2016 年的《中國北斗衛1星導航系統》白皮書指出國內北斗產業發展的三步走發展戰略:
步,2000 年年底,建成北斗一號系統,向中國提供服務;
第2步,2012 年年底,建成北斗二號系統,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;
第3步,計劃在2020 年前后,建成北斗全球系統,向全球提供服務。